晚熟的人,都很好

作者:儒風君 

這世界上,多得是大器晚成的人。

人生有些人早熟,成功的比較早;

而晚熟的人,總要等到下半場,才慢慢搞懂人生的軌跡,才能看清自己要走的路。

沒關係,人這一輩子,哪怕前半生活得懵懵懂懂,後半生也要活出自己的精彩。

1、晚熟的人,天性善良

莫言說:“我不夠成熟,不夠圓滑,不夠老練。

沒關係,我只不過是一個晚熟的人。”

這個社會,好像更歡迎早熟的人。

他們在職場上、生活中,都混得如魚得水。

而晚熟的人,卻總是學不會那些套路。

在一次訪談中,莫言表達了這樣的意思:

天性善良的人,大多晚熟:

當別人聰明伶俐時,他們依然懵懂;

當別人權衡利弊時,他們一片赤誠。

哪怕是人到中年,仍舊保持一顆赤子之心。

即便後來開竅了,也是被壞人催熟,被世道磨平了棱角。

如果你遇見這樣的人,請一定要好好珍惜。

2、晚熟的人,厚積薄發

《三字經》講:“蘇老泉,二十七,始發奮,讀書籍。”

據說,蘇東坡的父親蘇洵,活到二十七歲,才開始發奮讀書。

直到哥哥中了科舉,做了大官,蘇洵才開始反思自己的不學無術。

從此她改掉以往遊手好閒的習氣,整日以書為伴。

考進士,不幸落榜;考茂才,也沒考中。

蘇洵卻並未灰心,他說:“此未足為我學也。”

既然我考不上,那就證明是學問還不到家。

此時,蘇洵的兩個兒子——蘇軾和蘇轍也已經開始讀書。

蘇洵乾脆和自己的兩個兒子一起學習。

嘉佑初年,兩個兒子蘇軾、蘇轍高中進士。

而蘇洵自己的文章,也受到歐陽修的賞識,被人爭相傳看。

唐宋八大家裡,蘇洵父子就佔了三位。

西漢劉向說:“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;

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;

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。

炳燭之明,孰與昧行乎?”

人在壯年時開始學習,就像正午太陽的光芒;

等到老了才開始學習,就如同燃起蠟燭的光芒。

即便燭光再微弱,也好過摸黑行走。

《警世通言》雲:“早成者未必有成,晚達者未必不達。”

人生總是十年磨一劍,先要積累然後才能爆發。

只要你肯努力,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。

3、晚熟的人,不疾不徐

生活,總是催著人們往前趕。

生怕哪裡慢了一步,就被人落在後面。

晚熟的人,卻總是後知後覺,與這個快節奏的世界格格不入。

慢悠悠邁著自己的步子,不疾不徐。

曾國藩被譽為晚清第一名臣,卻也是個晚熟的人。

讀書時,他自知資質平庸,便給自己定下規矩:

不讀懂上一句,不讀下一句;

不讀完這本書,不摸下一本書;

不完成一天的學習任務,絕不睡覺。

期初跟不上進度,可一旦開竅,後面的路就越來越順。

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步伐和節奏,不要著急,慢慢來。

看似又笨又慢,實則又快又穩。

《菜根譚》有言:“伏久者必飛高,開先者謝獨早。”

人生是場馬拉松,拼的是後勁兒。

早熟的人,似乎贏在了起跑線;

晚熟的人,卻被落在後面慢慢追趕。

可是跑得快的人,未必就先到達終點;

跑得慢的人,也不一定跑不遠。

一時領先不算什麼,笑到最後才是贏家。

來源 : 儒风大家

發表迴響

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の智慧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