說話留德,做事留心,做人留路

菜根譚中有言:“處世讓一步為高,待人寬一分是福。”

人生,是一場修行。

修行的最高境界,便是在世間凡事中修心,在與人言語交談中反思,在處事裡磨練。

一個人修煉最好的狀態:說話留德,做事留心,做人留路。

01、《荀子·非相》雲:“贈人以言,重於珠玉;傷人以言,甚於劍戟。”

意思是贈送給別人友善的忠告,比贈送珠寶玉石更有價值;用惡毒的語言傷人,或噁心中傷別人,比用刀、劍所造成的傷害還要嚴重。

舌,乃柔軟之物,卻像刀子一樣鋒利,刺傷別人,也會割傷自己,擋住了福氣。

曾看過這樣一則故事:

從前,有一個農夫,說話總是口不擇言,喜歡說三道四。

聽到有人生病,便在被背地裡說這人壞事做盡所致。

聽到有人當官,就說那人肯定走人後門,貪圖權利。

聽到有人賺錢發財,就說別人發的都是昧著良心的財。

有一次,鄰居家沒出嫁的女兒,生了孩子。

農夫便四處散播,說該女子尚未到談婚論嫁的年紀,肯定是與山上的和尚有私,生活一點都不檢點。

惡言無意傳到女子耳中,不堪其辱,於是便投河自盡。

後來,經過衙門調查才發現,原來女子是被惡徒所害,無奈才生下了孩子。

三年後,農夫霉運連連,得了一種怪病,口鼻潰爛,不能說話。

《增廣賢文》有言:“良人一句三冬暖,惡語傷人六月寒。”

每個人的處境不同,認知不同,不要隨意評判別人,溫暖的話可以多說,冷漠的言語少講。

心中留有善念,口中留有德,才能存福德。

02、《道德經.第六十三章》中有言:“天下大事,必作於細。”

真正厲害的人,從來都是那些做事細心,平易近人的人。

《明史》中記載著葛治的故事:

葛治自幼家境貧寒,曾多次考取功名,卻屢次不中。

無奈之下,他只能到宰相府裡做管家。

在做管家的這段時間裡,他從不欺負下人,別人吩咐的事情,他都會事事留心,哪怕下人有困難時,他都會出手相助。

有一次,府上一名僕人因盜竊罪而被關押。

葛治了解那名僕人的生性,那個僕人都不會犯這種罪事,在葛治的詢問下,得知僕人家中老母病重,由於外面商舖的藥費高昂,無奈之下,僕人才對府上的藥材進行竊取。

葛治聽後,拿出自己的錢財為僕人的母親治病。

後來,這個僕人科舉高中,當上了大官,並向朝廷推薦了葛治這樣的賢才。

而葛治因為做事用心,待人真誠,得到別人的愛戴,其仕途官運亨通,長壽安樂。

《新書》中有一句話:“愛者福來,福者愛返。”

你用愛來對待別人,別人也一定用愛來回報於你,你用自己的錢財、智慧去幫助別人,付出了你的福報,日後得到的也是更大的福報。

做事要留心,切勿急下結論,才會看到別人的不易之處,體諒別人的難處。

在不知不覺中,也會感受到他人的認可,贏得別人的真心,無形中為自己積攢好運。

03、《道德經.第七章》中有言:“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,故能長生。”

自古以來,萬物生生不息,天地久久存在,皆是因為他們能夠海納百川,容納萬物,接受共存。

人,亦是如此。

在生活中,每個人都無法單獨存在,人與人,人與事,人與物息息相關。

幫助別人,即幫助自己;留人餘地,即為自己鋪路。

古時候,有一位師父,帶著小沙彌下山採購。

在路過一條河流時,師父從傍邊搬來許多大石頭,每走一步,就搬一個大石頭放在落腳處。

沙彌不解,便問:“師父,我們明明可以直接過河,為何還要辛苦去搬動石頭呢?”

師父沒有說話,只是繼續搬著大石頭。

半年之後,天氣進入冬季,河水也變得冰涼。

當他們二人再次下山時,沙彌驚奇地發現,師父上次搬在河裡的大石頭傍邊,堆積了許多石頭,上面也被一些零碎的石頭填充,整體看來猶如一座石橋。

常言道:“上等人幫人,中等人擠人,下等人踩人。”

人生的道路從來都不擁擠,智者總是能夠利人利己,為人留路,眼看前方。

真正有格局的人,從不會過河抽板,反而不忘為他人鋪路。

與此同時,人生之路,就會越行越寬,越走越遠。

04、老話說:“凡事留一線,日後好相見。”

一個人說話,口中留德,才能存住福氣;

一個人做事,真誠用心,才會贏得人心;

為人他人留路,利人利己,才會行而至遠。

餘生,願每個人修好言行,在人情間,坦然自若,待人用心;在獨處時;內心平靜,喜悅自己。

發表迴響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