低情商的孩子往往有這3種表現,如果不及時引導,將來可能要吃大虧

低情商孩子不僅讓他人厭惡、躲避,還會親手毀掉自己的未來。

想讓孩子成爲受歡迎的人才,情商培養萬萬不可忽略。

最近,被綜藝節目《我的小尾巴》裏一個叫李雨涵的小女孩圈粉了,因爲她太懂事了。

哥哥工作很辛苦,她主動做好便當,乘車幾個小時給他送過去,就算迷路了,也不告訴哥哥。

她看見哥哥受傷時,會立馬擔心他的傷勢,到家之後找藥給哥哥抹上。

屏幕前的見證官們看見這一幕,都誇她“好懂事啊”。

周峻緯發問:孩子太早懂事是一種好事嗎?

伊能靜則是這樣解釋:懂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是“情商早開竅”。

她認爲:“你要讓他有更早的情商去懂得體諒你,有更早的情商去體諒別人,才會讓別人用更早的情商去體諒他。”

在她看來能爲別人着想,主動去理解他人的懂事,這就是“高情商”。

但是,理解和體諒他人的“懂事”,只是情商的最後一步。

在心理學上,情商包含5個方面:

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;管理自身情緒的能力;承受挫折的能力;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;和人際關係管理的能力。

每一種情商,都是孩子成長中必不可少的“養料”。

但是,很多父母都側重於培養孩子的智商,不自覺地忽略孩子的情商培養。

殊不知,一個孩子就算智商再高,也會被“低情商”壓垮。

尤其是孩子的這三種行爲,會毀掉孩子的未來。

01、喜歡打斷別人說話

前些天帶着欣欣去朋友家串門。

正在和朋友說一件事,她女兒突然跑過來撲進她懷裏想說話。因爲我們說的正投入,朋友就沒有理她,結果那孩子很不樂意了。

她用腳使勁跺着地,打斷了我們談話:“媽媽!媽媽!你先聽我說。”

被她打斷後,朋友就很生氣,批評了孩子幾句,就打發她走了。

其實當時也沒太在意。

後來,兩個孩子在玩芭比娃娃的時候,欣欣在和朋友女兒說話:“我覺得這樣弄更好……”

話還沒有說完,朋友女兒就打斷她:“哎呀,你那樣不行,看我的。”

當時欣欣有點不高興了,但也沒說什麼。可是後來好幾次欣欣想要說什麼的時候,都被她打斷。

後面女兒乾脆不玩了,拉着我的手就說要回家。

很多父母都會告誡孩子“別人說話的時候,不要插嘴,因爲這樣不禮貌。”

這樣的話說了很多遍,還是有不少的孩子有“愛插嘴”的壞毛病。

歌德曾言:“對別人述說自己,這是一種天性;認真對待別人說話,這是一種教養。”

別人說話總是插嘴,會讓對方覺得“你不聽我講話,你沒有尊重我”,這在人際交往中會令人討厭。

喜歡插話的孩子,內心有一種“我不想聽你說,我要聽我說”的心態。

這樣的孩子是以自我爲中心,缺乏對人的尊重,給人表現出來的感覺是自私和任性。

懂得“傾聽”是比會說話更高級的情商。

因爲有人說過“恰當地言語是一種智慧,恰當地沉默也是一種智慧”。

02、愛炫耀的孩子

之前,一個9歲的美國女孩在網上炫耀自己的財富而引起了很多的關注。

她在網絡上發佈的視頻中有豪宅、豪車,還有古馳、LV等衆多奢侈品。

不僅如此,她還不停地“攻擊”來圍觀她的網友:

“這個馬桶比你的房租都貴”,“這些你們根本就買不起,你們就是窮鬼嫉妒我……”

這個女孩說話口無遮攔,彷彿每句話都在說“我瞧不起你”,讓人非常反感。

一個人只有內心越缺少什麼,才會去炫耀什麼。

從心理學分析來說,孩子愛炫耀,是來源於當別人有着美好感受時的一種牴觸情緒,所以想用“貶低”的方式找回自己的尊嚴。

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例子:

媽媽買了一件新衣服,要炫耀一下;假期出門旅遊了一次,也要問小夥伴“你肯定沒去過”;我家的車子、房子比你家的好……

這樣的行爲,通常是用物質的優越感來擡高自身的價值。

他們容易敏感,永遠需要通過炫耀來獲得他人的關注,所以虛榮心特別強。

03、亂髮脾氣,不尊重人

電視劇《虎媽貓爸》中,小女孩茜茜被奶奶溺愛,變得目中無人。

有一次爸爸媽媽帶她去農場玩,有個小朋友很熱情叫她摘黃瓜吃,但她不僅“嫌棄”,還用溼紙巾塞到對方嘴裡,叫她“消毒”。

父母批評了她之後,她卻極不樂意,不僅不道歉,還發脾氣,最後和別人大吵了一架。

一個人與人相處和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,最能體現一個人的情商。

如果一個孩子連自己的脾氣都管不住,別人批評兩句就發脾氣,那麼他不會懂得尊重任何人。

這樣的孩子總是以自我爲中心,在他的心裡“自己的感受要大過於任何人的感受”。

一個不懂得照顧他人情緒的孩子,這樣的孩子走到哪裡,都不受歡迎。

蔡康永曾經說過:情商並非是指不發脾氣,而是合理地發脾氣,讓自己的情緒可以順暢地表達,舒服地做自己,才能讓自己和世界開心。

真正高情商的人,心裡都有一把熨斗,能將自己的情緒燙平整。

孩子亦是如此。

04、培養孩子的高情商,父母要這樣做

情商高的人是這樣的:

情緒穩定,總能機智化解與別人的矛盾;

自控力強,總會把握自己的原則和底線;

無論是在學校和社會上,都能混得如魚得水,深受他人的喜愛……

情商是一種“看不見、摸不着”的東西,卻會像影子一樣隨時跟隨着你。

情商是比智商更能贏得他人好感的能力。

所以,培養情商至關重要。

1. 別拿孩子攀比,學會肯定和尊重孩子

《中國青年報》曾採訪過1863名家長,調查結果顯示,83.4%的受訪家長有拿別人家孩子作比較的行爲。

“比孩子”的這種行爲,就是親子關係中的“不認同感”,它只會讓孩子有兩種結果:

一種是:“一定要比別人好”的行爲,所以才導致了孩子愛攀比。

另一種是:“他什麼都比我好”而陷入深深地自卑中。

無論哪一種,都會加重孩子的“虛榮心”,逐漸扭曲孩子的價值觀。

所以,父母千萬別拿孩子作比較。

把“你看看人家”改成“這次比上次有進步”、“有點沒發揮好,下次加把勁”。

我們要看到的是孩子的優點和進步,它才是激勵孩子的最好“手段”。

這樣,孩子能在自信之中用更寬容的方式與人相處。

2. 教會孩子好好說話

教會孩子好好說話,並不是從“他話很多”開始,“會說話”,是讓孩子從語言藝術中學會尊重別人。

  • 首先是傾聽

俗話說:“用十秒的時間說,用十分鐘的時間聽。”

說之前,先聽別人把話說完,這是對人最起碼的尊重。

在聽的過程中,你會從對方的話中獲取有效信息,以便更好地與他交流。

  • 其次,父母有話要好好說

心理學上的鏡像理論說:孩子從嬰兒期開始就在模仿父母。

語言是一種習慣,父母對孩子說話是尊重他,孩子就會把這種尊重傳遞給別人。

說話時要掌握這些原則:

有事請求時,說“打擾一下”;對幫助的人,要說“謝謝”;做錯了事,要說“對不起”;要表達意見時,用“我覺得”。

父母把這樣的語言藝術傳遞給孩子,讓他在和氣的氛圍中建立自己的說話情商。

《情商》一書中提到:家庭生活是我們學習情緒的第一個學校。

家庭的氛圍是影響孩子情商的最主要因素。

簡而言之,就是愛。

因爲孩子會在充滿愛意的環境中,傳遞出善良、寧靜的心態,真誠地相信人的美好,從而獲得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。

每個孩子生來都是天使,是父母把他們教成了人。

有溫度的家庭,既能讓孩子悅納自己,也能讓他擁有與世界平和相處的能力。

作者:暖心

來源:女儿派

發表迴響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