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近日,在抖音上的一段視頻,受到網友們一致點贊,很多網友都說“破防了”。
一個男孩在和同學聚餐,突然發現過來給他們服務的竟然是自己的媽媽。
顯然,這一刻男孩被驚到了,但是遲疑片刻後,男孩立刻喊出“媽媽”,並大方的向自己的朋友介紹。
男孩的舉動讓網友們高呼“一個人最高的修養,就是接受父母的平凡。”

01、知乎上有個提問:“你有嫌棄過父母沒本事嗎?”
有網友的回答是這樣的:

知乎上有很多類似話題:《你有嫌棄過自己父母沒本事嗎?》《嫌棄自己父母窮是一種怎樣的體驗?》《嫌棄父母丟人怎麼辦?》《有沒有因爲自己父母的職業而自卑?》…………
很多人都在上面抱怨父母:抱怨父母窮,抱怨父母土,抱怨父母沒文化,抱怨父母沒能力,抱怨父母沒資源,抱怨父母職業低賤,抱怨父母不能自己買房,抱怨父母不能給自己富貴。
有人甚至覺得是父母害了自己:“都是你們害的,要不是家裏這麼窮,我現在也不會這樣,既然當時家裏窮,爲什麼還要生下我?你們不配生出我。”

02
想起電視劇《幸福一家人》裏的一個片段。
房天憶斬釘截鐵地要和經營麵館的父親斷絕關係。
父親一下子愣住了,含辛茹苦養了30年的兒子竟如此絕情。
兒子的決絕理由,只是父親的職業太卑微,沒能在事業上拉他一把,讓他在同事面前擡不起頭來。

“你知道醫院裡面有多少人實力比我還差嗎?他們就靠着自己的父母,出了門之後什麼都不用怕,而我比他們還努力,就因爲他們有背景,我在他們眼裡永遠就是個賣面老闆的兒子,所以我只能忍!”
面對兒子的責難,父親面露愧色,眼神閃爍。

兒子卻依然振振有詞,全然忘記了父親幾十年的養育之恩,心裡只有無盡的怨恨。
最後,父親老淚縱橫,滿懷歉意地向兒子深深鞠了一躬:
“是爸爸沒有能力,我對不起你們!”

年過半百,兩鬢斑白的他,此時委屈得像個孩子。
導演北野武曾經說過:
“一個人是不是長大成熟,要從他對父母的態度來判斷。當你面對父母,覺得他們‘好可憐’、‘真不容易’時,就是邁向成熟的第一步。一把年紀,還把‘不能原諒我爸’掛在嘴上的人,充其量是個膽小鬼。”
總抱怨父母無能的人,本質上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。
一個人最大的勇敢,不是與父母的平凡爲敵,而是與他們的不完美和解。
03
隨着年歲漸長,閱歷漸豐,我們才慢慢懂得:
平凡是人生的底色,一個人的成熟,就是從接納父母平凡的那一刻開始。
曾經看過一支短片。
一個女孩和同學走在路上,轉角處遇到了正在收廢瓶子的清潔工爸爸。

女孩恍惚了一下,同學在場,她不好意思與父親相認。
知女莫過父,看出了女兒的心思,爸爸倒也十分配合,示意她不要說。

越走越遠的時候,女孩想到父親終日起早貪黑,風餐露宿,都是為了自己。
而自己卻因無謂的面子不敢與之相認,羞愧之情油然而生。

終於,女孩再也受不了良心的拷問,轉身飛奔向父親,叫了一聲:“爸!”
“爸爸身上髒,有灰。”
女孩卻不管不顧,反而將爸爸抱得更緊了。

的確,父母雖然平凡,愛我們卻愛得不容易。
還記得那個《少年說》裏初一的孩子李仁志嗎?
在談及自己媽媽的職業時,他沒有絲毫的扭捏。
身爲外賣配送員的孩子,他不僅不感到難堪,反而心生自豪。
“我的媽媽每天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裡穿梭,她就是一名外賣配送員。
她每天起早貪黑,風吹日曬都沒能阻止她的步伐。
儘管如此,還是有很多人不尊重這份職業,有時還會莫名其妙給差評……
我希望大家都能給像我媽媽一樣的人多一些善意。 ”
所謂成長,其實就是一個發現並接受父母很平凡的過程。
人最大的教養,是懂得父母的艱辛,明白爲人父母的苦難,接納他們的平凡。
父母再平凡,也在爲我們默默託舉生活中的一切,我們所擁有的一切,都離不開他們一直以來的默默奉獻。
父母是帶我們來這個世界的人,讓我們平安長大的人,在我們成年後依然以殘邁之軀關心和幫助着我們的人。
這世界上,已經沒有其他人可以做到爲我們奉獻終身了,我們還有任何理由,去嫌棄他們的平凡,不能讓我我們走上捷徑,過上成功富裕生活嗎?
人生最大的教養,就是接受父母的平凡,這是生而爲人的良心和道德底線。
文章來源:传统福德育儿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