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“九不過”,句句有天機

俗話說:人生有度,過則爲災。

凡事達到一定的限度,要懂得適可而止。

守好“九不過”,自在從容過生活。

01、衣不過暖

孫思邈《千金方》中說:“不可暖衣,暖衣則令筋骨緩弱。”

穿衣戴帽不要過於暖和,也不可以過於單薄。

捂得太嚴實,身體會被“慣壞”。

無力抵禦氣溫變化,吹點小風就發燒感冒。

古代老中醫有一句話:“若要身體安,三分飢和寒。”

春不减衣,秋不加帽;热不马上脱衣,冷不立即穿棉。

讓身體時刻處於“七分暖、三分寒”的環境中,才能增強抵抗力。

02、食不過飽

《黃帝內經》雲:“飲食自倍,腸胃乃傷。”

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,吃飯也是一樣。

暴飲暴食,會給腸胃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。

三餐均衡搭配,葷素要吃、雜糧也要吃。

也要注意節制,切莫大魚大肉、高鹽高油。

吃飯只吃七分飽,胃口好到老。

03、住不過寬

《增廣賢文》有言:“廣廈千間,夜眠僅需六尺。”

故宮佔地面積150000平方米,有9000多個房間。

皇帝住的臥室,卻不足10 個平方。

臥室越小,越能聚氣,目的是保證人氣不散。

房子不必太大,能夠遮風擋雨就好。

家,不在於豪華,而在於溫馨;

不在於寬敞,而在於完整。

04、行不過快

有句諺語叫:“急行無好步,緩走當歇氣。”

走路不宜太快,容易造成關節磨損,耗傷氣血。

一般人的步速,每分鐘約60步即可。

餐後1小時慢步走,長期堅持有助與改善心肌代謝,並減輕血管硬化。

沒有特別緊急的事情,出門選擇以步代車。

05、勞不過累

《莊子》有言:“形勞而不休則弊,精用而不已則勞,勞則竭。”

身體勞累而不休息,就會疲憊不堪;

精力消耗而無休止,就會元氣勞損。

過勞則耗,損傷肺、腎之氣,身體虛耗枯竭。

要注意勞逸結合,一旦身體感覺到疲憊,應當儘快休息。

年輕時不注意,過度勞累;等年紀大了,就要還健康的債。

合理膳食,充足睡眠,不過度勞累,才能保證身體健康。

06、逸不過懶

《道德經》裏講:“流水不腐,戶樞不蠹”。

流動的水不會發臭,經常轉動的門軸不會腐爛。

人可以享受安逸,但不能活得太懶,懶會讓人百病纏身。

現在的人,能坐車就懶得走路,能乘電梯就懶得爬樓,能點外賣就懶得做飯。

久而久之,我們就會爲自己的懶惰付出代價。

有活力,有奔頭,生命才能充實豐盈,長盛不衰。

07、欲不過多

《孟子》有言:“養心莫過於寡慾。”

生活本沒有煩惱,慾壑難填,煩惱就滋生了。

做最簡單的人,吃最簡單的飯,過最簡單的日子。

一個人想要的越多,算計得越多,身心就越是不得安寧。

放縱自己的慾望,那憂愁禍患也會隨之而來。

08、思不過慮

《黃帝內經》講:“靜則神藏,躁則消亡。”

思慮過重的人,一般脾胃都很差。

勞倦傷脾,暗耗陰血,容易心火過盛。

還會使大腦“早衰”,影響記憶力和反應能力。

白天用腦過度,又不注意養神,最容易失眠。

想要休息好,不但要讓身體放鬆,更要讓精神歸於平靜。

09、福不過享

明代學者焦澹園曾說:“人生衣食財祿,皆有定數,當留有餘不盡之意。”

人這一輩子,命裏多少福,都是有定數的。

只享受,不積德,福報遲早會耗盡。

要是自己沒有德,空享受,那就會折福。

人在走運、享福的時候,不妨分一些給需要的人。

在自己力所能及的範圍內,多去行善積德,福氣才能夠長久。

作者 :儒风君

文章來源:儒风大家

發表迴響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