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今年是虎年,在幾千年的歷史中,虎和人類相伴而生,民間流傳著很多和虎相關的笑話。
它們妙趣橫生,卻又充滿著智慧。
大笑之餘不得不讚歎創作者的才華。
01
某人要學佛法,夏夜時分赤身在山邊坐臥,禱告願意“捨身餵蚊子”。
觀音菩薩要考一考他是否誠心,便化成一隻大老虎向他撲去。
這個人大驚失色,拔足狂奔,說:“我請不起這樣的大客人!”
儒風君說:
佛家有割肉餵鷹的故事。
為了救下鴿子,佛祖不惜捨身。
若是沒有捨己普渡之心,又何必裝模作樣呢?
02
蒼蠅只要飛出來,動不動就被蠅虎捉祝蒼蠅恨死了,可又沒有辦法防禦,只能隨時小心,一瞥見蠅虎,便慌忙飛開躲避。
一天,蒼蠅又飛出去,偏偏見到蠅虎,便遠遠地說道:“你不要逞強施威,假使我來世變了人,一定將你們一一捉來殺死,好好發洩我的憤怒。”
蠅虎笑道:“傻子!你能變成人,我也早變成了真老虎了,還怕你捉殺我嗎?!”
儒風君說:
三十年河東,三十年河西。
學會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。
蒼蠅都能變成人,蠅虎變成虎也就不算什麼新鮮事了。
03
孔子的學生公冶長精通鳥類的語言,公冶短精通野獸的語言。
一天,公冶短走進山里,遇見老虎要擒吃一頭牛。牛說:“你沒見我頭上的兩隻角嗎?”
老虎說:“你兩隻角有啥用?”
牛說:“角是骨頭。僅僅憑這一點就足以證明我有骨氣了!”
老虎說:“你果真有骨氣,我當然敬重你,不吃你了!”牛便離去。
過了一會,羊來了,老虎朝它細細觀察一番,說:“這東西雖然不及牛大,可是還算是有骨氣的。”便也捨棄了它。
最後,一頭豬搖搖擺擺走來,肥肉臃腫不堪,老虎說:“這是一點也沒有骨氣的東西!”說著就撲上去將牠吃了。公冶短聽了,嘆氣道:“想不到畜牲反倒知道敬重骨氣!”
儒風君說:
孔子藉這個故事諷刺沒有骨氣的傢伙。
越是沒有骨氣,越是容易被欺負。
古往今來,多是如此。
04
從前有個農夫趕路,遇到一隻大老虎。
他對老虎說:我太瘦啦,大王您吃我還不夠塞牙縫的,不如您跟我回家,我家裡養了一頭大肥豬。
老虎聽完便跟著他回去了。
到家之後,農夫對妻子說:快把豬趕出來給大王。
妻子捨不得,說:家裡還有豆腐呢,吃豆腐不行嗎。
農夫說:你看他像是吃素的嗎?
儒風君說:
妻子嫌豬肉貴,卻忘了這是來換丈夫性命的。
逃得性命已是僥倖,再得寸進尺,可就容易招禍了。
05
侯白經常與尚書令楊素在一起談天說地,戲弄玩耍,盡歡極樂,往往從早晨一直談到晚上才能回家。
一天晚上,侯白剛走出尚書省大門,恰逢楊素之子楊玄感。玄感一把拉住侯白的手,央求道:“侯秀才請跟我來,到府中給我講幾個有趣的故事。”侯白被留無奈,想走也走不成,便給楊玄感編造了一個故事:
“有一隻猛虎,到山野去覓食,忽然發現一個刺猬仰臥在地上。它以為是一個肉團,便伸口去銜,冷不防被刺猬卷住了鼻子,嚇得掉頭就跑。緊跑慢跑,來到山中。一路奔跑跳踉,早已累得困乏無比,不覺昏昏欲睡。刺猬見老虎睡著了,這才放開了它的鼻子。老虎頓覺得輕鬆,便歡天喜地地蹦了起來。走到一棵大橡樹下,低頭看到橡鬥,嚇得側著身子對橡斗說:‘早晨遇見賢尊,願郎君且避道。’
儒風君說:
橡鬥長得像刺猬就讓老虎以禮待之。
古語說:一朝遭蛇咬,十年怕井繩。
老虎也不能免俗。
06
宋朝節度使黨進讓畫工為自己畫像。
畫完後,他看了大怒,叱責畫工說: “前幾天見你畫老虎,還用金箔貼眼睛,難道我還消受不起一副金眼睛嗎?”
儒風君說:
畫師為他畫像時,沒有把他畫成火眼金睛,被認為瞧他不起。
但是黨進身為一個節度使,為啥要和老虎比個高低呢?
不和別人比,好好過自己。
把自己的日子過好,就是最大的福氣。
07
從前,菩薩化身為雀王,慈心濟眾。
有一隻吃人的老虎,某次因吃後,骨頭嵌在牙齒中間,使它動彈不得,困餓得奄奄一息。
雀王見後,大發慈悲,鑽進虎口為老虎啄骨,救活了老虎。
雀王飛到樹上念《佛經》語說:“殺為凶虐,其惡最大!”想以此來勸老虎不要再去傷殘人畜。
虎聽後,勃然大怒,說:“你才離我口,沒吃你就已不錯了,還敢多言!”雀王倉惶飛逃而去。
儒風君說:
不讓老虎吃人畜,難道要吃草嗎?
輕描淡寫兩句話,就要斷人生路,難怪老虎要生氣。
勸惡向善,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。
08
深山荒道常常發生老虎傷人的事情。
有個客商販賣瓷器,忽然撞見一隻老虎,只見老虎張開血盆大口跑近前來。
客商慌忙將一瓷瓶投過去,但老虎不走;客商又將一瓷瓶投過去,老虎還是不走,一擔瓷瓶都快投完了,只留下一隻,客商便高聲說:“畜牲畜牲,你去也只是這一瓶,不去也只是這一瓶。
儒風君說:
客商把瓷器當做貴重的東西。
認為瓷器扔完了,老虎也就退了。
然而,老虎其實是想吃肉,扔再多瓷器也沒用。
緣木求魚,只能勞而無功。
作者:儒风君
來源 :儒风大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