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情,不能欠(經典)

很多人,都是從家人的言傳身教中學到做人處事道理的,有一句話,大概我們都聽父母說過的:「不要欠別人東西,欠什麼,都不要欠人情。」

很簡單,欠一件東西,你可以用等價的物品去償還,人情一旦欠下,就像簽了一張無限期的合約,終身都無法還清。

剛聽到朋友的抱怨時,我還有些驚奇,畢業後他就回老家去了一家不錯的中學任教,又升了副校長,實在想不到他有什麼可煩惱的。

原來,去年高考結束後他們中學的成績不錯,一大波的家長們都搶著來報名。有一個發小找到他,想讓自己的孩子去他們學校。

因為當年他上大學的時候,發小家替他補足了不夠的學費。後來錢是還了,但他的父母還總是念叨欠了人情。

無奈之下,他厚著臉皮托關係把他們的孩子送了進去,沒想到之後這家人什麼事都來找他,一口一個人情,還拉出了他的父母,一點不考慮他站在那個位置需要承擔的責任。

後來每次聊天,他都會感嘆:「人情,千萬不要欠。」

不得不說,人情,真的是世上最難還的債,錢可以一次還清,人情債卻永遠還不完。

其實,我曾經也是一個很害怕欠別人人情的人。

別人請我吃飯,我馬上要請回去;有人幫了我,一定要立馬幫回去;凡事都害怕給別人添麻煩,很少向別人主動開口要求什麼。

但這樣的舉動,有些人眼裡是一種「我不需要你」的信息,彼此劃清界限。我也一度被這樣的情緒困擾不已。

很多人也勸我說,人情債其實是一種感情的聯繫。事實上,很多時候,人情帶來的是更多的壓力和負擔。

我的父親也曾深受其害,當年為了修家裡的新房子,二叔給做了門窗,三叔一直忙裡忙外裝修,還欠了不少同學的錢。

搬進新居後的很長一段時間,他就特別拚命的賺錢,想要把用掉的人情還上。

他的那些同學遇事時,也心安理得的接受父親的一次次幫助,父親的身體卻越來越差,最後還落下了病根。

在我看來,人情應該是一種「我需要你,你也需要我」的平等的聯繫,而不是借著名目,消耗他人善意的捷徑。

在《世說新語》中有這樣的一個故事:

一個叫做顧榮的人參加宴會,發現端送烤肉的僕人顯露出想吃烤肉的神情,於是就停下吃肉,把自己那一份給了他。同座的人都譏笑有失身份,他卻說:「哪有成天端著烤肉而不知肉味的道理呢!」

後來,顧榮遇上戰亂,每到危急時刻,總有一個人護衛在身邊。問他原因,才知道他就是當年端送烤肉的僕人。

可以看出,顧榮和僕人之間的人情,才是真正的人情。

人情,從來不應該和彼此間簡單的關係不清不楚。人情是人情,關係是關係,不是沒了人情,關係就不能處了。

富蘭克林曾說過:如果你想跟一個人成為朋友,就請他幫你一個忙。

不得不說,欠人情是打開關係的一種方法,但它必須是真心實意。你真心的幫助,得到對方真誠的回應。

但請不要一再的付出和退讓,這只會讓更多的人變本加厲,拒絕了一次,就忘記你所有的好,抱怨你沒良心,忘了你的恩情。

無論做人還是做事,記住人心不能慣,人情不能欠。

要把在乎,留給重情的人;要把善良;留給感恩的人;要把真心,留給珍惜的人。

來源:霓167110298

發表迴響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