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下半場,拼的是心態

《壇經》里有這麼一則小故事:

兩個僧人看到有風吹動旗子,一人說是因為風動,一人則說是旗子動,兩人為此爭論不休。

這一幕剛好被惠能大師看到,他上前說道:

很多時候,人最大的困難不是物質匱乏,而是心靈貧困。

與其處心積慮地獲取財富,杞人憂天地擔心未來,不如用坦然的心態來面對當下。

接受才能改變,心態對了,人就不累了。

01

心態對了,人就不累了

有個小男孩,身體很差,性情憂鬱,算命先生說他活不過15歲,他傷心欲絕。

在他一心求死想要跳河的關頭,一個路過的老和尚救了他。

聽了他的遭遇後,就把他帶回了寺廟。

小男孩成了小和尚,從此,在房間裡抄經文,到後山砍柴挑水,年年三百六十五日皆如此。

日復一日地,不知不覺過了20個春夏秋冬,他竟發現自己不僅安然無恙還身強體壯,就跑去請教老和尚。

老和尚指了指天,淡淡地說道:

境由心轉,說的便是這個意思。

生活在這個世界裡,難免會因為世事浮沉擾亂心緒,但首先,我們要學會面對。

如果你覺得所處的環境不好,不妨先放下抗拒的心理,嘗試融入其中,綠葉紅花,總有一樣能入你眼中;

如果你覺得現在的生活很糟糕,不如先消散滿面愁雲,因為生活就是一面鏡子,你心裡充滿陽光,生活才會對你報以微笑。

千江有水千江月,萬里無雲萬里天。

心的境界有多高,人生的境界就有多高。

02

心之所起,平靜似水

思想家尼采說:「與惡龍纏鬥過久,自身亦成為惡龍;凝視深淵過久,深淵將回以凝視。」

當你因為看不慣身邊的一些人或事,長久地執迷在不好的情緒或是經歷當中,便難以擺脫這種負面的糾纏。

曾經有讀者和我說,她的母親是個脾氣暴躁的人,這使她十分苦惱。

聽她說完,我回了一句:「現在,你更應該正視自己的脾氣。」

她沉默了。

半個月後,她和我說,自己能克制住脾氣了,也開導了母親,現在兩人關係融洽,過得挺好。

是啊,性格是會潛移默化,受人影響的。

但如果總是因為別人的問題而煩惱,其實就是拿別人的錯誤來懲罰自己,所以不必如此。

心之所起,應平靜似水。

若隨外界改變,負面的七情六慾將隨之而來,處處是埋伏,步步是危機。

「一切有為法,如夢幻泡影,如露亦如電,應作如是觀」,所謂的大千世界,都是心性產生的幻象,非虛非實,應早點看開放下。

當你能夠堅持自己的人生態度時,就如一道天然屏障把那些身外之物都隔絕在外,獨留你一人打坐冥想,不受喧擾。

別人的言談舉止奈何不了你,你才有去開導別人的耐心和能力。

結的是善緣,得的自然是善果。

一念心清靜,蓮花處處開。

03

修得平常心,淡看人間事

來是偶然,去是必然,持有一心,順其自然,人生應當如此。

福禍難料。

人生在世,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,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,這些都是不可預知的。

有的人一生風平浪靜,無功無過;

有的人一路溝溝坎坎,沒有定數,似乎一直處在不幸的邊緣,但是人一生的艱難險阻就那麼多,不要急著去逃避,也不要困於死局就一蹶不振。

古往聖人都主動迎接著磨難,而非躲藏,因為他們懂得利用磨難的機緣來渡化自己,劫難渡過去,就會迎來命運的柳暗花明。

若處於上峰,要告誡自己以平常心對待,不驕不躁,才能在走下坡的時候灑脫從容;

若置於不利境地,不要任由煩惱亂了心神而急於做決定,找一空屋使自己平靜下來,再做決策。

一念心起,繁華開;一念心落,萬物滅。

世間所有唯心造物。

禍兮福所倚,福兮禍所伏;

攀上高峰可能會有下滑的趨勢,遊走至最谷底也將觸底反彈,若心不動,任何境遇變故都傷不了你。

無論何種境遇,以不變迎浮世千重變,是上善若水的涉世法門,更是人生的大自在。

來源:搜狐

發表迴響

%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