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古人很早就意識到教育孩子最重要的責任人是父母。
而一個家庭興衰與否,取決於子孫後代是否有出息,想要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,首先父母就得成為什麼樣的人。
很多時候,父母的一舉一動、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印在孩子的腦海裡。
經常會聽到一些父母對老師說:“我不懂教育,孩子就交給你了。”
其實,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環境,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。
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說過:“家庭教育不到位,學校教育做的再好也無濟於事。”
家庭教育能夠培養孩子堅強的意志、優秀的習慣、強大的適應能力、良好的社交關係等。
孩子能否真正成才,家庭教育佔一大部分。這一點,父母們必須明白。
朗朗的成功離不開父親的支持;周杰倫的成功離不開母親的督促。
學霸非天生,每個優秀孩子的背後,都站著一對優秀的父母。
父母的品格決定孩子的一生,家庭的教育影響孩子的未來。
一個好的老師,或許能夠影響孩子三年五年,但是家長的影響力卻是一輩子。
孩子不是老師的,是你的,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,也是孩子永遠的榜樣,請做個稱職的父母!
如今,儘管孩子們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校園裡度過,但他們的品行、好的習慣、閱讀興趣、堅強的意志力以及幸福感其實都源於簡單的家庭生活。
教育好自己的孩子,對每一個父母來說都是需要專註一生的事業。
如今大多數父母評價孩子的首要依據就是成績,他們認為孩子的求知能力遠遠要比動手實踐能力、創新能力等其他項目重要。
在家庭教育中,父母的過分保護與過分乾涉佔70%左右,這些父母對於教育的真誠平等、溝通、示範意識薄弱。
01、沒有父母的成長,就沒有孩子的成長。
家庭教育中,父母教育孩子也是在摸索,這種摸著石頭過河的辦法,語言及行為稍有不當,就會在孩子身上留下難於抹去的烙印。
沒有父母的成長,就沒有孩子的成長。撬動地球的手,就是推動搖籃的手,好的家庭往往隨著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,不好的家庭往往給孩子負面影響。
如:孩子在學習的時候,父母在家搓麻將或者聲音很大的聊天,就會打攪孩子的學習,孩子一旦提出抗議,也會被父母責罵,這無形中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創傷。
身教遠大於言教,在充滿書香氣的家庭中,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是相互影響的。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,比如:親子共讀、通信、講述成長故事等。
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,是一個毫無止境的過程。父母的不斷進步,不斷學習,其影響是無形卻深刻的。

02、品德重於學問,狀態大於方法。
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建築人格長城。但生活中對孩子的評價可謂是“一俊遮百丑”,只要學習成績優秀,即使品德低下、就算偷拿東西也會被自動忽略,這樣的教育怎能不令人堪憂。
生活毀滅一個人是無聲無息的,猶如滴水穿石;同樣,生活成就一個人也是無聲無息的,只有關註生活的細節和進程,只有成為生活的主人,才能被生活所成就。
03、相信孩子發展無限的潛力
17歲的西川女孩雷慶瑤,在3歲的時候玩風箏,觸到了高壓線,丟失了兩隻胳膊。
在父母的支持及幫助下,努力挑戰自我,用腳代替手,練就了比常人還靈活的自理能力,寫字、游泳、騎車等。
她在博客中寫到:父母對她要求嚴格,鼓勵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,成就了她美好的一生。
這個女孩給我最大的震撼是:孩子的潛力完全大於已經實現的一切,這場事故使她創造了奇蹟。
科學研究已證明:人的潛能巨大。殘疾人周舟成為很棒的指揮家;聾啞女孩周婷成為美國著名大學的高材生,這正是在父母的賞識教育下堅強面對人生的結果。

04、讓讀書成為孩子生活方式的一部分
讀書,是淨化心靈、昇華人格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。一個讀書多的孩子,其視野必然開闊、精神必然充實、志向必然高遠、追求必然執著。
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,就是這個人的讀書史。一個不讀書的人是走不遠的,書本才是真正的大學,培養孩子的讀書習慣也要從做父母的開始。
晚餐後、休息時、關掉電視,打開書本。一杯茶讓人輕鬆,一本書讓人寧靜。
讀書的人不一定物質富裕,但他可能是精神富翁。
最後一段話與大家共勉:家庭教育就是無痕的教育。
當你業餘泡在電視機旁的時候,你教會了孩子懶惰;
當你在下屬面前趾高氣揚的時候,你教會了孩子自負;
當你和妻子吵的昏天暗地的時候,你教會了孩子抱怨、指責、自私;
當你在乞討者面前漠然走過的時候,你教會了孩子冷酷……
要記住,在孩子麵前,再小的事也會對他造成影響,哪怕是隨地吐一口痰,或者是扔一根小小的煙頭……
來源 : 融之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