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晚年,要想健康長壽,趁早戒掉三樣東西

常言道: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。”

古往今來,人人都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夠健康長壽,但常常因為身外之物,本末倒置。

人生百年,行至黃昏時,擁有健康的身體,長壽才會有意義。

趁早戒掉以下三樣東西,斬斷禍根,才能收穫一個圓滿的晚年,給自己和家人一個交代。

01、戒掉生氣

有人說:“‘憤怒’一旦與‘愚蠢’攜手並進,‘後悔’就會接踵而來。”

脾氣,人人皆有,發脾氣也是人之常情。

但一個人總亂發脾氣,讓情緒打敗理性,將惹上不必要的麻煩。

這樣的人,遲早得收拾負面情緒所帶來的爛攤子。

從前,有隻駱駝不小心踩到一塊玻璃碎片,就很生氣地用腳踹飛那塊玻璃。

玻璃劃過腳掌,留下很深的傷口,流了很多血。

血引來了狼,惹來了食人蟻。

好好的一隻駱駝,就這樣葬身於自己的壞情緒中。

《三國演義》中,周瑜面對才智都高於自己的諸葛亮,沒有向其討教,而是選擇嫉妒、與之鬥爭,甚至是陷害,才落得英年早逝的下場。

心胸狹隘的悲劇,大抵如此。

和那隻死於一塊碎玻璃的駱駝,又有何不同?

《內經》有云:“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。”

生氣,是一種極其影響健康的負面情緒。

當一個人把遇到的任何事情都放在心上,就很容易碰上讓自己不爽之事。

常常和別人過不去,就等於和自己較真。

人到了一定年紀,一定要修一顆平和的心。

不著急、不生氣、不計較,才能不委屈、不難過、不執著。

02、戒掉惡習

《活著》裡的徐福貴,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,離不開他年少時好賭的惡習。

從富貴少爺變成窮光蛋,從家庭興旺到家破人亡,都是惡習埋下的地雷,倒計時引爆。

如果說年輕時要避免沾染賭、懶、貪、奢等惡習,那麼到了一定年紀,就要戒掉不利於身體健康的習慣。

生活中,有的人年輕的時候愛抽煙喝酒,到老了也戒不掉,長期以往,身體很容易出問題。

就像一幢房子,建材出了問題,房子就會出現裂縫,再怎麼修復,也難以恢復原狀,除非推倒重來。

病情反反复复,是人到晚年的災難。

重症之下,“福如東海,壽比南山”,不是美好祝愿,而是一場噩夢。

走過半生,閒暇時,不妨多去散散步,做一些有益健康的事情。

培養良好的興趣愛好,調節出積極樂觀的心態,讓它們融入晚年生活,成為健康的習慣。

不要等到身體的警報拉響,才去重視健康與生命。

很欣賞一段話:

丟一顆釘子,失一隻馬掌;

失一隻馬掌,滅一匹戰馬;

滅一匹戰馬,輸一場戰爭;

輸一場戰爭,失一座城池;

失一座城池,毀一個國家;

“千里之堤,潰於蟻穴”,別讓惡習蔓延擴散,毀掉你的人生。

03、戒掉抱怨

人到了一定年紀,很多事情就會變得力不從心。

那些還沒來得及實現的壯志,一旦衰老,也只能認命了。

人到了遲暮之年,難免是多愁善感的。

生活沒了盼頭和衝勁,就會剩下回望與哀怨。

晚年生活,最忌諱的是無心享天倫之樂,終日抓著家人的缺點不停抱怨。

對於一個家庭來說,抱怨是慢性毒藥,不僅會影響親情關係,還會在子孫後代的心中埋下怨恨的種子。

長期以往,家庭內部矛盾加劇,親情就淡漠了。

《道德經》有云:“大小多少,報怨以德。”

老人有德,子孫興旺,老人無德,子孫遭殃。

老人是一家人的根,可以成就出一個枝繁葉茂的家庭,也可以讓家庭死氣沉沉。

往後餘生,不妨戒掉抱怨,放下遺憾,珍惜眼前,活在當下。

張小嫻說:“人生總是要我們在遺憾中領略圓滿。”

遇事不抱怨,方得圓滿,坦然面對生活,是治愈一生的良方。

04

人生在世,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收穫幸福。

桑榆之年的幸福,早已無關財富、無關地位。

唯有擁有健康,才能擁有高質量的生活,給人生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。

人到晚年,戒掉生氣、惡習與抱怨,還自己一個平和、健康與幸福的美好結局。

作者:韩九叔

來源 : 儒风大家

發表迴響

error: Content is protected !!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