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有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想法,以為運動是浪費時間和體力,完全不放在心上。事實上,更有遠見的父母願意花精力在孩子的運動問題上,因為他們知道,從運動中學到的東西,可以讓孩子一生受益。
柏拉圖曾說過一句話:“神給人進化的兩種管道——教育和運動。教育,是人走出愚昧無知的管道,而運動,是人走出平庸邁向強大,突破自我的管道。”
可是,在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裡,對運動誤解太深。
“別搞那些亂七八糟的運動,學習是第一位,其他的你都不用管。”
“我家孩子以後又不當運動員,浪費那時間幹嘛?”
知乎上曾有一個這樣的問題:“運動對孩子的成長幫助有多大?”
有一條高讚回答這麼說:“運動讓孩子變得勇敢而且自律。”
01、堅持運動,給孩子一個健康的身體
有一項統計表明從1991年開始,中國人的身體活動總體水平下降了44.9%以上,缺少運動對兒童的影響非常明顯:
30%的兒童因缺少運動導致體型過胖或者過瘦,體質下降,進而影響學習能力和成績。孩子的體質越來越差,近視眼的青少年人群數量急劇增長。
原因就在於電腦、手機遊戲、垃圾食品、久坐少動的現代生活方式。
一個缺乏運動的孩子,連自己的身體都無法負責,更何況以後的人生?
前段時間網上有個熱搜視頻,真實體現了運動和不運動的區別。
在人生最後的答卷中,歲月給人們打出的成績,是運動與不運動的差異。
生命在於運動 1分鐘告訴你:生命最後10年差別有多大?
02、運動是孩子壞情緒的宣洩渠道
有些家長會有疑問,在家裡的乖乖孩子,怎麼總是在學校打架?
事實上,研究表明孩子的攻擊性,需要透過教育來引導、昇華為正面行為。
除了善良的行為的認同學習外,多運動是很好的宣洩管道,能讓大腦分泌多巴胺,使孩子擁有正向的情緒。
有一個網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:
記得一次考試成績出來,我考得很糟糕,心情一下子跌到低谷,感覺世界都沒有愛了。
一下課自己就衝出教室,飛奔到操場,踏上塑膠跑道。
邁著輕盈的步伐、聽著沉重的呼吸聲,汗水和淚水一起從臉上冒出,那一刻心就放下來了。
不論是在家寫作業感到乏味枯燥時,解不出難題心煩意亂時,或者心情不好時……
很多這樣鬱悶的時刻,都是運動讓人變得平靜和堅強。

03、有運動習慣的人,都擁有著強大的自律
CCL 領導力調研機構,曾發布過一份報告:
《財富》 500 強公司的首席執行官中,找不到一個體重超標的人。
原因就在於,大多有運動習慣的人,都擁有著強大的自律。
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被譽為「中國最帥外交官」。
66 歲的他處理繁瑣的外交工作時,游刃有餘,具有大國風範,沒想到這樣優秀且忙碌的人還是一位運動達人。
2015 年 3 月,王毅外長在瑞士參加會議期間,一組在日內瓦湖邊慢跑的照片走紅網絡。照片中的王毅外長體態輕盈、步伐矯健。
讓人不得不感嘆他強大的自律感。
國內還有一位熱愛跑步的商界大佬,那就是潘石屹。
潘石屹的夫人張欣也是跑步愛好者,兩口子在微博上經常曬出跑步記錄,遠到巴黎、紐約,近到北京的天壇、奧森跑步公園。
潘石屹在接受采訪時,談到跑步後自己的變化:
“我覺得最明顯的變化是情緒。成年人的工作壓力都很大,有時候難免會抑鬱、不高興,但是跑完後心情馬上就能愉悅起來。”
著名作家村上春樹也曾多次說,自己能夠堅持寫作,全仰賴於每天堅持跑步。
他從33歲開始跑步,每天按照規定的公里數目,已經堅持跑了三十餘年。
他說自己寫小說的方法與靈感,許多都是每天清晨沿著道路跑步時得到的。
比起稀里糊塗地活,運動會讓人更加目標明確、生機勃勃地活著。
04、如何讓孩子培養運動的習慣
“興趣是最好的老師”,運動鍛煉也是如此。
培養興趣愛好,讓孩子喜歡運動。
如果孩子對運動毫無興趣,在家長的強制下被動參與,是不會產生良好的鍛煉效果的,也不會有堅持下去的動力。
家長可以帶著孩子,從簡單的運動入手。
像飯後一起去公園散散步,週末去約上好朋友來一次親子賽等活動,很容易讓孩子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和魅力的。

05、掌握知識技能,讓孩子擅長運動
一般來說,兒童在參與擅長的運動時,更容易產生快樂的體驗和愉悅的感受。
所以,在培養孩子良好運動習慣的過程中,要有意識地發展孩子的身體能力和最基礎的運動能力。
讓孩子擁有參與運動鍛煉過程中所需要的平衡性、協調性、穩定性,速度等運動能力。
另外,家長們還要關註一些有關運動鍛煉的常識性知識:
運動前不宜吃太多、喝太多;
運動時要穿運動鞋、著運動裝;
運動後不能立即休息和洗浴等。
這樣,不僅能提高孩子在參與體育鍛煉時的獲得感,也能避免孩子在運動過程中受傷,降低運動傷害風險。
06、遵循發展規律,讓孩子科學運動
由於各個年齡階段身體的靈活性、協調性,各個器官承受性等都不相同,因此每個年齡段都有不同的“黃金鍛煉方案”。
家長在培養孩子運動習慣的時候可參照以下建議,遵循青少年生長發育規律,盡量做到適切、適度、適量。
5-7歲:屬於緩慢發育階段,尤其是心血管發育比運動系統的發育還遲緩,建議盡量選擇游泳之類體力消耗不劇烈的運動。
8-12歲:孩子多接觸些輕便類活動來培養運動興趣,比如:打乒乓球以鍛煉身體的靈敏性,減輕眼部疲勞、預防近視;打羽毛球以放鬆頸椎脊椎,增加心肺功能;打網球以增強身體的協調性;學跳舞以提高身體的柔韌度等。
12-18歲:建議在鍛煉時要盡量避開承重過大的運動,可以繼續乒乓球和羽毛球運動,也可以參加籃球、足球、排球等球類運動。
愛因斯坦在《生活和宇宙》中說道:
“生活就像騎自行車,要想保持平衡就要不斷運動。”
我相信,孩子現在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以後的光明大道。
來源 : 李玫瑾育儿心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