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生老病死,本是自然規律。
50歲左右,人體的生理功能明顯退化。
不僅慢性病發病率高,也容易突發重大疾病。
“藥王”孫思邈在《千金要方》中提出:“上醫醫未病之病。”
人過五十,要想追求長壽,重在“防未病”。
下面這五種病,尤其要警惕!
1、虛
凡因機體虛弱所產生的病症,均為虛症。
陰虛陽虛,體弱多病;氣虛血虛,累及全身。
虛病的發生,意味著免疫功能低下。
不僅與機體衰老有關,也與生活習慣有關。
年輕時身體虧空,五十後最容易耗出虛病。
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“五臟未虛,六腑未竭,血脈未亂,精神未散,服藥必活。”
也就是說,虛病尚未傷及五臟六腑,及時調理還可以痊癒。
一旦病情蔓延到其它器官,意味著津液流失。
引發三高、心腦血管病等,更加嚴重的慢性疾病。
2、實病
中醫講“六淫”: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。
因這六種邪氣侵入人體而致病的,均為實病。
人體在未病狀態下,臟腑的陰陽盛衰已經有了偏頗。
倘若再有外邪入侵,人體功能活動就必然會失常。
俗話說得好:“人無千日好,花無百日紅。”
順應季節更替,警惕寒暑變化,因時因地做出調整。
防患於未然,才是最高明的養生方式。

3、富貴病
生活條件越來越好,一些疾病的發病率卻越來越高。
除了年齡這個不可控因素,還有飲食和不良的生活習慣。
常聽人說:“吃出來的病和懶。”
如今很多疾病,都帶有富貴病的影子。
《千金要方》有言:“居貧勿謂常貧,居富莫謂常富。
居貧富之中,常須守道,勿以貧富易志改性。 ”
即便生活條件再好,也要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。
飲食葷素搭配,飯後適量運動,有益於身體健康。
4、過勞病
人過五十,身體素質大不如前。
忙碌一天,時常感到休息不過來。
要過很長一段時間,才能恢復到正常的精力和體力。
甚至伴隨著失眠乏力,頭暈腦脹等症狀。
雖然算不上是一種疾病,卻也是處於未病與已病之間的一種狀態。
這種症狀,與西醫所說的“亞健康”相似。
《千金要方》記載:“凡人有不少苦似不如平常,即須早道。
若隱忍不治,希望自差,須臾之間,以成痼疾。 ”
一旦出現過勞的症狀,務必及早重視起來。
若是心存僥倖,硬撐著不去調理,很可能忍成“慢性病”。
5、情志病
中醫理論認為,情志是養生的核心。
喜、怒、思、悲、恐、驚、憂,七情失調使人生病。
養生就是修身養性,心態好才能身體好。
心態不過關,即便是服金丹、飲玉露,也難享高壽。
《千金要方·養性》有言:“凡心有所愛,不用深愛;
心有所憎,不用深憎;並皆損性傷神。 ”
調理情志,貴在中和寧靜。
有深愛的事物,切忌過分投入;
有鬱悶的事情,也不要過分掛懷。
狂喜狂怒等劇烈的情緒波動,都會有損心神。
作者:儒风君
来源:儒风大家(ID: rufengdajia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