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若是老了,風霜染上頭髮,卻一步步邁向成熟與堅強。
變老是一種風景,即便退休,也有我們專屬的快樂和幸福。
有人說:退休後的生活分為三個等級。
第三等:白活
很喜歡《生命中最簡單又最困難的事》中的一句話:
我們可以浪費時間, 但不可以浪費生活。
我們可以把時間浪費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,但不可以困在自己討厭的生活方式裡。
退休後,離開了工作崗位,時間一下子就空閒起來了,整個人也不知道該干什麼,很容易就陷入了“無所事事”的生活狀態。
有點生活常識的人應該都知道:很多東西如果長期不用,放在那閒置太久的話,就不能再用了。
一個人如果長時間陷入“閒置”的生活狀態,就相當於白活了。
人啊,就是越閒越累,越累越焦慮,也就越想躺著,越不想動,久而久之就會變得越來越感懷和脆弱,最後連基本的社交和外出都不敢嘗試了。
這樣的退休生活,只給了我們閒暇時光,卻沒給我們閒暇質量。

第二等:忙活
有這樣一則故事:一位小和尚從早忙到晚,有一天他問自己的師父“師父,我每天都在忙,為什麼沒有什麼成就呢?”
師父笑了笑,讓小和尚把化緣的缽拿過來。
師父先在碗裡放滿核桃,又撒進去大米,最後倒入水,缽滿了。
師父又取來一隻缽,這次先放入水,倒滿水後再往裡放核桃與大米,水就溢了出來。
生命就像這只缽,若被細細碎碎的小事填滿,每天雖忙忙碌碌,卻也會感到焦躁不安。
瞎忙的生活總是感覺時間過得好快啊,一晃就是一年。別的變化沒有,只是又老了一歲,白頭髮又多了幾根!
忙碌忙碌,瞎忙了一圈,也還是湮沒在人群中。
第一等:樂活
卡耐基說:“讓你快樂或不快樂的,不是你擁有什麼、你是誰、你在哪里或你在做什麼,而是你對此怎麼想。”
有人做過一個計算:我們成人生活的三分之一時間都在工作。
那麼退休後的生活就對我們的整體幸福感就有很大的影響。
快樂生活的人會在退休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,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;也時常和好友保持聯繫,與知己交心。
閒暇時賞賞花,跳跳廣場舞,打打太極拳,偶爾和朋友們聚在一起,說說笑笑,把日子過的有滋有味。
人到老年,該怎麼去樂活?
以自己為生活中心。
活法不一樣,結果也不一樣:
如果你的生活以兒女為中心,你會活的很累;
如果你的生活以愛人為中心,你會活的很傷;
如果你的生活以自己為中心,你會活的很自在。
人一輩子過的不易,酸甜苦辣,悲觀離合,我們都要好好的活著,在有生之年,過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與其取悅別人,不如快樂自己,能把困苦的生活,活出詩意,把薄情的世界活出深情,這才是本事……
在這個退休黃金期就隨心自在過自己的快樂生活吧。
學會健康的生活方式。
枸爾頓說:“最窮苦的人也不會為了金錢而放棄健康,但是最富有的人為了健康甘心情願放棄所有的金錢。”
健康始終掌握在自己手上,健康是我們幸福生活的源泉,不管是誰,都應該好好守護。

送給大家一段“健康十字訣”,願大家身體安康,福壽綿長!
一身浩然氣,二袖清白風,
三分傲霜骨,四時讀寫勤,
五穀吃得香,六神常安定,
七情有節制,八方廣結緣,
九有凌雲志,十足和善心。
做個有生活情趣的人。
即使退了休,也要給生活增添點情調。
不享受錢買來的優越,願意花心思養幾盆綠植,動手製作一些小玩意。
也在各個方面有新的追求,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積極投入各項活動,如唱歌、攝影、書畫、跳舞……
別有一番情趣的生活會使自己永遠保持生命的朝氣和活力,不安於現狀,會使你的精神狀態更飽滿。
再做些“無用”的事。
周作人說:
我們除日用必需的東西以外,必須還有一點無用的遊戲與享樂,生活才覺得有意思。
我們看夕陽,看秋河,看花,聽雨,聞香,喝不求解渴的酒,吃不求飽的點心,都是生活上必要的。
這些看似無用的事情,恰恰能夠讓生命更加的充實。
前半生為孩子勞心勞力,後半生是要好好安靜下來,賞一窗嬌豔欲滴的花朵;聽一首動人美妙的歌曲,和三五好友品品茶說說話。
在閒暇的退休生活中找尋自己的快樂。
很喜歡《心是一切溫柔的起點》中的一句話:“人都會老去,而我想漂亮地老去。”
從現在開始,好好把握自己的退休生活,做一個樂活的老人吧~
與君共勉。
來源 :老年生活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