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決定一個人成敗的,不在高處,在窪處,不在隆處,在平處。
讓自己成為心中的那個自己,需要三“有”!
01、有志
周國平說:
“對自己的生命不負責任,就無嚴肅可言,平庸就是最大的不嚴肅。”
這裡所說的平庸,並不等於平凡,而是缺乏遠大志向所導致的精神世界的貧瘠。
人若想擺脫平庸,須用遠大志向來填補精神世界的空洞。
相傳,茶聖陸羽是一個孤兒,很小便被父母拋棄,後來被一個和尚撫養長大。
他除了學習文化課之外,還跟著和尚學習茶藝,也正是從這時起,陸羽和茶結下了不解之緣。
在當時,品茶還沒有被社會主流認可,許多人認為喝茶與喝酒一樣,都不是正途。
然而陸羽卻不這麼想,他非但不覺得喝茶是不務正業,還立下志向,要在茶文化上做出一番成就。
經過二十六年的潛心研究,他終於寫出了流傳千古的《茶經》。
“古之立大事者,不惟有超世之才,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。”
立志如同登山一樣,志在頂峰的人,才有機會領略到“一覽眾山小”的景色。

02、有識
真正見過世面的人,說白了就是見識多了、眼界寬了、格局大了,人生高度和質感也就有了。
為什麼有人遇到問題可以不慌不亂,遇到困難可以坦然面對,因為他見過比這更糟糕的。
為什麼有人會放棄看似安穩的工作,轉身去折騰,因為他見識過努力的力量。
為什麼有人待人接物謙遜得體,讓別人很是舒服,因為他擁有過,所以不必通過炫耀來證明自己。
一個人見世面的方式無非兩種: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。
讀書自不必說,但行萬里路,不是一定要去多遠的地方,也不只是拍拍照片、發個朋友圈,而是要通過看世界、看眾生,從而領悟生活、看到自己。
當有一天,你真心覺得每個人都不容易,不再輕易去指責一個人,真正熱愛生活,不活在別人的評價裡時,你就算真正見過大世面了。

03、有恆
凡事皆需盡力而為,半途而廢者永無成就。
曾國藩畢生以“無恆”作為一種恥辱,因此,時時處處提醒自己,要將堅持變成一種習慣。
李時珍放棄仕途堅持醫學,讀萬卷書,行萬里路,積累經驗,花了近30年,終於完成《本草綱目》。
書聖”王羲之也不例外。每天練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筆,用了無數瓶墨水,寫爛無數支筆頭,久而久之,池水盡墨,人稱“墨池”,他也練出了“入木三分”的筆力。
欲速而不達,成功源於堅持。
單純地靠天分去獲取成功的機率,真的要比中六合彩還難。
真的笨一點的話,又怎樣?笨鳥先飛、勤能補拙、熟能生巧。
只要選對方向,願意勤奮就好。最怕的是懶惰,或者自以為聰明而沾沾自喜,自負自大。
真的想做一件事情,不急功近利,認認真真地堅持努力著,我們想要的時間都會給的。
因為,時間看得見。在得到讚賞之前,請認真做事並且耐心等待。
來源:中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