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01、庸者謀事,智者謀局
《孫子兵法》講:“庸者謀事,智者謀局。”
庸者只會把目光定格在一件事上,在他們眼中世界是孤立的、片面的、靜止的。
智者卻能把單個的事件加上時間、空間的維度,全面系統地思考問題。
清末太平天國愈演愈烈,曾國藩奉命平叛,組織安慶會戰。
當時朝廷卻催促曾國藩不要盯著安慶打,讓他先保全蘇州、杭州這些財稅之地。
然而,安慶是太平天國的西線屏障和糧源要地,拿下安慶,湘軍就能乘勝東下,直逼南京。
朝廷一心盯著財稅,卻忘記了安慶才是太平天國的命脈。
古人說:“欲做大事,先明大局。”
統籌全局,才能知道什麼應該舍,什麼應該爭。過分注重一點,反而容易成為阻礙。
謀大事者必布大局。對於人生這盤棋來說,我們首先要學習的不是技巧,而是佈局。
只有這樣才不至於迷失在細節裡。
站在足夠高的視角去審視自己,才能更好地規劃人生。
02、愚者互踩,智者互抬
《左傳》中講道:“輔車相依,唇亡齒寒。”
人生在世,每個人之間相互連接,彼此依存。
愚笨的人,互相拆台,路越走越窄,最終只會害到自己。
聰明的人,彼此幫助,道路會越走越寬。
有這樣一則寓言故事,男子在路上撿到一個神燈,看見眼前出現神明,瞬間欣喜若狂,急忙向神明許願。
神明卻說道:“你說的願望我都會滿足,不過你的鄰居會得到雙倍。”
聽到這句話,男子瞬間很沮喪,心想我若是得到一間房子,鄰居就會得到兩間,我若是擁有一個億,他就會有兩億,不行,不能這樣便宜了他。
於是,他急忙向神明說:“快,快弄瞎我一個眼睛吧。”
老話常說:“上等人幫人,中等人擠人,下等人踩人。”
愚蠢的人,高高築起圍牆,堵住別人前行的道路,卻未曾想到也正是斷掉自己的後路,最終深陷困局。

03、愚者善辯,智者寡言
《周易》有云:“吉人寡言語,躁人之辭多。”
愚笨的人,越愛在言語上與人爭個高下。
聰明的人,就越沉默,越低調。
《墨子·墨子後語》中有一段對話。
禽子問曰:“多言有益乎?”
墨子曰:“蝦蟆,蛙蠅,日夜恆鳴,口乾舌擗,然而不聽。今觀晨雞,時夜而鳴,天下振動。”
蛤蟆和蒼蠅,整天叫個不停,卻沒人想听它們的聲音。
雄雞平時沉默,只要清晨打鳴,便聲震天下。
所謂,不鳴則已,一鳴驚人。
很多時候,沉默往往比喧囂更有力量。
知乎上有個問題:“你見過的情商最低的行為是怎樣的?”
有個高讚回答寫道:“始終要在言語上勝過別人。”
水深不語,人穩不言。
人生在世,唯有學會沉默,才能守得住繁華。
來源:长坂坡论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