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故宮博物院藏 唐·韓滉《五牛圖卷》(局部)
牛,真是一類好動物,它在中國文化中是勤力的象徵。中國自古開始,從農耕、交通甚至軍事對牛的運用都非常廣泛。戰國時代的齊國還使用火牛陣,三國時代蜀伐魏的棧道運輸也曾用到牛。
而在西方,牛更是財富與力量的象徵。據《聖經》記載,以色列人曾利用黃金打造了金牛犢,當作耶和華上帝的形象來膜拜。直到如今,牛也代表著市場雄勁的好行情。
2021年,鼠遁寒風去,牛攜喜氣來。而說到“牛”字,可別看它筆劃少,要真寫精彩不是那麼簡單。下面,我們一起來欣賞古人寫牛字,誰寫得最牛?
1、魏碑

2、晉代 王羲之

詠石牛
唐 李白
此石巍巍活像牛,埋藏是地數千秋。
風吹遍體無毛動,雨打渾身有汗流。
芳草齊眉難入口,牧童扳角不回頭。
自來鼻上無繩索,天地為欄夜不收。
3、唐代 顏真卿

4、唐代 柳公權

詠臥牛
南唐 李家明
曾遭甯戚鞭敲角,又被田單火燎身。
閒向斜陽嚼枯草,近來問喘為無人。
5、唐代 孫過庭

6、宋代 蘇軾

耕牛
宋 梅堯臣
破領耕不休,何暇顧羸犢。
夜歸喘明月,朝出穿深谷。
力雖窮田疇,腸未飽芻粟。
稼收風雪時,又向寒坡牧。
7、宋代 黃庭堅

8、元代 趙孟頫

老黃牛
當代 臧克家
塊塊荒田水和泥,深翻細作走東西。
老牛亦解韶光貴,不待揚鞭自奮蹄。
9、明代 唐寅

10、明代 王寵

牧牛圖
宋 田錫
干戈擾擾遍中州,挽粟車行似水流。
何日承平如畫裡,短蓑長笛一川秋。
11、明代 董其昌

12、明代 黃道周

來源:诗词天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