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佛教認為:為善而人知之,則為陽善;為善而人不知,則為陰德。這10件事最積陰德,如果我們能偷偷去做,就能積累陰德,只要你能做2兩件以上,就值得恭喜了。
第一、慎獨。
要想積陰德,首先要要保證自己不去損陰德,如果你能做到慎獨,就能減少陰德的損耗。
《中庸》上說:“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,故君子慎其獨也。”舉頭三尺有神明,不畏人知畏己知。
當我們一個人獨處時,一定要守住自己心,在沒有人看到你的時候,也要做到表裡如一,恪守本分,不自欺欺人,不做違背因果和道德的事。
第二、吃虧。
都說吃苦是福,其實吃虧不僅是福,還能積累陰德,古人常說:“君子肯吃虧,小人好便宜。”在佛教認為,喜歡佔小便宜,是損耗福報的行為,肯吃虧奉獻,是積德的行為。
一個人吃的虧越多,將來享的福就越多,一個喜歡斤斤計較,一點虧都不願意吃的人,福報會越來越少。
第三、寡言。
孔子說:“駟不及舌”,可畏哉。我們說出口的一句話,再也無法收回,如果我們不能管住自己的嘴,經常亂說話,福報就會從你的嘴邊溜走。
在佛教當中,有十大戒律,其中四條就是用來約束我們這張嘴的,因為我們這張嘴每天都會造口業,經常會說一些妄語、兩舌、惡口、綺語的話,為了減少陰德的損耗,我們一定要學會寡言。
上天給了我們一張嘴兩隻耳朵,就是為了讓我們少說多聽,我們要想積陰德,就一定要學會少說話。

第四、不嗔。
佛家常說:“一念嗔心,能開百萬障門。”嗔心是最損陰德的行為,如果你想多積陰德,就一定要學會情緒管理,不要亂發脾氣,不要嗔怒他人。
佛家把嗔恨心比作大火,一念嗔心起,火燒功德林,我們如果能做到少生氣,就是在積陰德。
第五、寬厚。
聖賢處事,惟寬惟厚,嚴於利己,寬以待人,也是一件積陰德的事。一個人心量的大小,決定了他福報的多少,心量越大,越懂得寬以待人,福報就越大,心量越小,越是斤斤計較,陰德就越會損耗。
第六、不殺生。
佛教認為,諸罪業中,殺業最重,一個人如果經常殺生,就算做再多的善事,也無法積累陰德,只有先學會慈悲對待一切眾生,不殺生、不害命,才能不損陰德,增福增慧。

第七、不邪淫。
古人常說:“萬惡淫為首。”邪淫會嚴重損耗陰德,我們要想積陰德,就一定要不邪淫,否則,你邪淫一次,就會損耗你十次行善的功德。
第八、敬父母。
百善孝為先,佛教認為,孝順父母是世間最積陰德的一件事,沒有其二,我們要想積陰德,一定要先去孝順父母。
第九、信因果。
種善因,得善果,如果你不相信這個道理,就會經常做出一些損耗陰德的事,當你相信了因果,願意斷惡修善時,福報自然會增長。
第十、結善緣。
生活當中我們如果能經常與人為善,不結惡緣,也能為自己積累福報,善因善緣會感召善果,廣種福田,廣結善緣,福報就會福量無邊。
這十件事,看看你做過幾件?南無阿彌陀佛,感恩閱讀與分享。
來源 :圣度文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