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人到中年,才會漸漸領悟:
人情薄如紙,世事難預料。
能不求人,就別求人;
腳踏實地,靠自己。
01、眾生皆苦,唯有自渡
人到中年,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衷,別人難以體諒。
魯迅說過:“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,那間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;對面是弄孩子。
樓上有兩人狂笑;還有打牌聲。
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。
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,我只覺得他們吵鬧。 ”
中年人的世界,沒有“容易”可言。
表面上風輕雲淡,心底里山呼海嘯;
看上去若無其事,實際上已波濤洶湧。
累了,只能休息片刻,還要繼續趕路;
跌倒了,趕快爬起來,還要繼續前行。
錢理群教授說:“人生道路是坎坷的,會遇到很多黑暗。
要戰勝黑暗,就必須喚醒內心的光明。 ”
物隨心轉,境由心造,一切煩惱皆由心生。
佛家講:明心見性。
照亮自己的本心,方能化解內心的煩憂。
02、不求人,品自高
《論語》有言:“君子求諸己,小人求諸人。”
真正優秀的人,從不依賴別人。
凡事靠自己,就是最大的底氣。
遇到問題先是自己想辦法,不到萬不得已不求人。
求人,反而會讓我們心存僥倖。
一旦養成依賴別人的習慣,也就失去了依靠自己的能力。
王陽明說:“聖人之道,吾性自足,不假外求。”
一個人想要內心富足,並不是向別人尋求幫助,而是回到自己的內心,去尋找答案。
真正成熟的人,並不需要依靠別人的力量。
俗話說,“靠山山倒,靠人人跑”。
只有靠自己,積極奮鬥而取得好日子。

03、寧教人求己,不讓己求人
人生就是從求人,慢慢走向不求人的一個過程。
俗話說得好:“人在屋簷下,不得不低頭。”
年輕時迫於生活的壓力,不得不求人。
步入中年,看透人情冷暖,也有了照顧自己和家人的能力。
要學會送人情,而不是繼續欠人情。
蔡康永說:“人與人之間,有一個情感賬戶。
當你消耗太多,存儲太少,就會虧空。 ”
關係都需要維護,人情總是有欠有還。
不要以為吃了幾頓飯、喝了幾杯酒,別人就把你當朋友。
酒場上、飯桌上的朋友,往往建立在利益上。
只有當你自己強大了,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。
與其放下臉面,討好別人;
不如努力改變,活好自己。
成全自己,你就無懼風雨。
04、流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飯
《易經》裡講:“君子終日乾乾,夕惕若厲,無咎。”
意思是說,君子終日奮發進取,到了晚上還要認真反思,自己這一天的所作所為。
這樣,即使有危險,也能逢凶化吉。
人應當靠自己,奮發向上於外,敬畏憂患於內。
一個人必須懂得自我反省,凡事靠自己,更要從自身找原因。
《中庸》有言:“仁者如射;射者正己而後發,發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
求諸己而已矣。 ”
君子立身處世,先端正自身。
就像彎弓射箭一樣,射不中,不能怪靶子不正,只怪自己射箭術不行。
人生道路上,太過於依賴別人,只能使自己一事無成。
能成全你的只有你自己,一切還得靠自己。
教育家陶行知說:“流自己的汗,吃自己的飯。
自己的事自己幹,靠天靠地靠祖宗,不算是好漢。 ”
無論精神,還是物質,都不要依賴別人。
只有自己付出努力而取得的東西,才牢牢地屬於自己。
作者:儒风君
來源 :精彩女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