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什麼有的家庭代代富足,有的家庭卻富不起來?

俗話說:“富不過三代。”

家庭興旺,往往是好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,而一代人,就能輕易將家庭興旺之果實,毀於一旦。

當今社會,為何有的家庭代代富足,有的家庭卻富不起來?

家庭興衰的因果,就藏在日常生活裡。

家庭代代富足的三大徵兆:

01、家庭和睦

俗話說:“家和萬事興。”

一個家庭成員間關係和睦,這個家庭就會興旺。

沒有爭吵,沒有利益關係,日子細水長流地過著,財富就能匯聚。

相反,一個家庭不和睦,即使家財萬貫,羨煞旁人的財富外衣裡包裹著的都是腐爛和惡臭。

真正興旺的家庭不在於錢多錢少,在於家庭和睦,不因財傷和,不因利生怨。

關係和睦,是家庭興旺、富足的根本。

02、恪守孝道

《圍爐夜話》裡講:“百善孝為先。”

“孝”是中華傳統文化提倡的行為,作為兒女,應該遵循父母、家裡的長輩以及先人的心意。

孝,品德之基礎。

孝,道德之根本。

孝,做人之核心。

林語堂說:

不同的人對“孝順”二字的理解,雖然會有些許不同,但對於“孝順”行為的實施,卻是大體相同的。

對父母的“孝”要在尊敬的基礎上,發自內心。

盡孝不是一種責任,而是一種不需要理由的愛。

一個家庭的長盛不衰,離不開孝道的代代流傳。

恪守孝道,是家族鞏固的基礎。

03、勤儉節約

只儉不勤,則難以發財;只勤不儉,則難以守財。

常言道:“勤是搖錢樹,儉是聚寶盆,奢懶敗家門。”

再窮的家庭,如果勤勞節儉,終有一日走向興旺。

再富的家庭,如果肆意揮霍,也會慢慢走向敗落。

生活中,很多人在外面吃飯會剩下很多菜,礙於面子問題不會打包。

殊不知,肆意浪費的行為上天都會看在眼裡,得意忘形的人會迎來失意之苦。

一個人擁有很多的時候,不能鋪張浪費,每一粒糧食、每件物品都來之不易,要懂得珍惜。

家庭富不起來的三大跡象

01、爭吵不休

清代學者錢泳說:治家以和平兩字為主。

一個家庭只有和睦安定了,一家人才有足夠的精力去創造幸福。

相反,家庭不和,親人反目,再富也會敗落。

夫妻不和,子女是最大的受害者,他們將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,在成年後也會延續父母的相處方式對待伴侶。

婆媳不和,男人夾在中間左右為難,這將讓他無法安心發展事業,把日子過得潦倒。

兄弟姐妹不和,會讓父母憂心忡忡,這是不孝的行為,也會折損一家人的福報。

家和萬事興,家衰口不停。

親人不和,寸步不讓,家庭就會在爭吵中崩裂瓦解,繼而走向敗落。

02、寵溺孩子

《三桂記》有云:“天下無不是的父母。”

人世間,大多數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是為了孩子好。

但好到過了量,就會演變成溺愛。

孩子在理所應當的索取裡,將忘記心懷感恩,永遠也學不會孝順。

父母一味地溺愛孩子,只會讓孩子缺乏道德與規矩,害人害己,注定招來禍端。

“玉不琢,不成器”,孩子若不吃生活的苦,注定無法璀璨。

後代頑劣不堪的家庭,勢必走向衰落。

03、家風不正

“道德傳家,十代以上,耕讀傳家次之,詩書傳家又次之。富貴傳家,不過三代。”

家風不正,長輩行為不端的話,不能以身作則給長輩做良好的示範,會造成“上樑不正下樑歪”的結果。

家風正的話,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影響下一代,從而讓優良的家風傳遞下去。

一個人性格及行為習慣的養成,跟他的家庭教育密切相關。

家風正,才能讓後代養成良好習慣,受益一生。

一個家庭,一時的貧窮或富有都不能代表什麼,重要的是未來能否走向興旺。

對於一個家庭來說,一個小問題,若不及時解決,必將釀成大禍,讓家庭難以興旺,永遠也富不起來。

家庭代代富足,離不開家庭和睦、恪守孝道、勤儉節約。

家庭富不起來,大多因爭吵不休、寵溺孩子、家風不正。

家庭好壞興衰,足以決定一家人的幸福指數,不可輕視!

作者 :韩九叔

來源 :国学文刊

發表迴響

%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