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這種生物,很是奇特的,需要的東西說多是特別的多,說少,一日三餐,也就那麼一點點。
人的慾望如果放任開來,是無止境的,擁有了,還想更多的擁有,然而,人心不足蛇吞象,當一個人的慾望過於膨脹,甚至會累及自己的性命。

01、知足的人,其實就是保護自己,放過自己。
曾經看到過一個故事,很受啟發,一位地主落水,被一個農夫救上了岸,為了報答農夫的救命之恩,地主告訴他,他可以圈一些地歸他自己,只要他願意,可以盡可量圈大一些,只要天黑之前回到原地就可以,農夫拼命地跑啊跑,他想,大一些再大一些,天快黑下來了,他才想起往回跑,他太累了,幾乎邁不開步了,看到地主還在那裡等著他,就更努力地奔過去,就在離地主幾米遠的地方,他栽倒了!再也沒有起來。
地主挖了個坑,將農夫埋了,感慨地說:“其實,人最終這麼點地就夠了!”
這個農夫,因為自己過於貪婪葬送了自己的性命,實在是可惜可嘆。
如果他是一個知足的人,完全可以幸福地度過餘下的人生,可惜,過於貪婪的他卻葬送了自己的生命。

02、知足的人,都懂得適時收手
這個世界的錢是永遠也賺不完的,賺了錢,吃到甜頭的人,有可能就是加大投入,還想賺更多的錢。
在這個風雲突變的時代,意外之事太多了點,我們常常看到這樣的報導,某個企業,因為盲目擴張,導致資金鍊斷裂,最後不得不走向了破產。這其實都是源自於負責人的盲目心態導致的。
這樣的人往往是創業之路過於的順利,沒有受過挫折,沒有過失敗的教訓,這種人最容易膨脹,總以為老子天下第一,只要他想做的事沒有做不到的,但老天可不能總給一個人好運氣。當一個人過於膨脹了,他的好運往往是到了頭。
真正聰明的人,都懂得適時收手,當事業做到一定程度,不是考慮快速擴張,而是“收縮戰線”,穩紮穩打步步為營,只有打下了堅實的基礎,再圖長遠打算,發展是需要的,但不求盲目擴張。

03、知足的人,不會犯一些原則性的錯誤,因而都能全身而退,一生平安。
很多人犯了錯,都是源自於貪心不足。貪心不足最容易使人犯一些不該犯的錯誤。
歷史上最大的貪官和珅,本來是一個年輕有為的青年才俊,深受乾隆皇帝的賞賜,本來,他的前途是何等的無量,但貪婪的慾望,卻將他引向了罪惡的深淵。
在他短暫的一生中,聚攬了財富無以計數,相當於清政府十五年的財政收入,這些財富,並沒有成為他度命的護身符,反而為他引來了殺身之禍。
然而,等到死到臨頭才恍然大悟,提筆留下一首絕命詩:“五十年來夢幻真,今朝撒手謝紅塵,他日水氾含龍日,留取香煙是後身。”
而魏晉時期的陶淵明,卻剛好與之相反,幾次受邀請當官,又幾次又辭去官職,最後歸隱田園。“採菊東籬下,悠然見南山,山氣日夕佳,飛鳥相與還,此中有真意,欲辯已忘言。”美好的詩句,反映了詩人悠然自得的心境。如果沒有一顆恬淡的心境,怎麼會放棄榮華富貴,去過田園的生活?
歷史上,不乏大智慧的人,不貪戀榮華而保全自己的事例,最著名的莫過於,范蠡三次散盡家財,三次東山再起的故事。而同為一起在越國為大夫的文種卻捨不得自己的官位與財富,不聽范蠡的勸慰,最後死在了越王勾踐的手下。
知道知足的人,知道該隱退的時候隱退,不會為了無望的利益而去爭權奪利,因而都能全身而退。
來源:山峰奇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