時光匆匆,不知不覺中,半生已過。
回首看看,之前發生的事情彷彿咫尺可量,但往後看,人生又遙不可及。
這一路上,遇見了許多人,經歷了許多事,我們也就慢慢懂得什麼是過眼煙雲,什麼才該被緊握手心。
所以,人生下半場,我們最好的活法,不是擁有多少財富,收穫多高貴的名聲,而是在每一個平凡的日子裡,守好自己,守住初心。
01、情緒,要“控”
當你控制不了情緒,它就會吞噬你。
修養高的人,不是喜怒不形於色,而是喜怒不滯於心。
但凡所有情,皆應表達,也應節制。
記得心理學上有個著名的“野馬效應”。
在非洲草原上,有一種蝙蝠專門趴在野馬屁股上吸血。有些馬不以為然,而有些則暴躁不已。
最終那些憤怒的馬兒在高聲嘶嚎和相互踢打中死去。
經專家研究發現,蝙蝠的吸血量根本不足以致死。真正的死因,是野馬的暴怒和情緒失控。
情緒化的人就像暴躁的野馬一般,內心處處是風浪,再小的事在他們眼裡,也會被無限放大。
安東尼·羅賓斯曾說過:“成功的秘訣就在於懂得怎樣控制痛苦與快樂這股力量,而不為這股力量所反制。”
正面的情緒會帶來福報,負面的情緒則會覆滅一切。
假如你天天擔憂抱怨,充滿疑慮、那麼最終一定會影響健康。
在自己急躁、煩惱、焦慮的時候,提醒自己:“生活別太用力,心情也別太用力。”
02、慾望,要“減”
快節奏的生活給現代人帶來便利和物質享受的同時,也帶來了明顯的副作用:
焦慮的心理、疲憊的精神和每況愈下的健康。
只追求速度和效率,意味著你每天都在追趕時間的腳步,總是在擔心時間流逝了,而自己卻一無所成。
但其實,人生煩惱萬萬千,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字“欲”。
慾望與生俱來,它的存在本身是沒有錯誤的,錯了的,是那些不懂得控制自己,任由貪欲吞噬自己的“無德之人”。
貪婪的人,被慾望牽引,慾望無邊,貪婪無邊;貪婪的人,常懷有私心,一心算計,斤斤計較,卻最終一無所獲。
膨脹的慾望,讓人永不滿足,這就是痛苦的源頭。
“養心,莫過於寡欲”,只要減少私慾,減少私心,我們就自然而然的看清了自己內心的需求。
當淡定下來,去是非、減角色,把現在當成永遠,開心就會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。
03、苦難,要“熬”
人世間,從來都沒有容易二字。
但,世上之事,如水上行舟,不能自渡者,只能把性命交於他人之手。
想要人間值得,唯有苦苦的熬下去。
人有悲歡離合,月有陰晴圓缺,潮漲潮落,雲卷雲舒,世間的一切變化都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,千百年來,人人如此,事事如此。
沒誰會一直風光,也沒誰會一直落魄。
就像那句話所說:“要學會坦然接受生活中的所有不幸,即便是天大的不幸,只要我們能以平常心坦然接受,把它看作人生中的必要體驗找出蘊含在其中的幸福因子,那麼,它也會讓你感受到幸福!”
唯有認識到這一點,我們才能認清生活的真正面目,從而看淡巔峰時的榮耀,和低谷的冷清。
守好自己的一顆心,看淡世間的起伏冷暖,自然就能更加從容的面對生活的苦難,在起伏中坦然前行。
04、心態,要“容”
王陽明在《傳習錄》中說“謙虛其心,宏大其量”。
寬容是什麼?寬容是接納他人三觀的胸懷,是包容他人錯誤的氣度,是審視自己的膽量。
世間不如意十之八九,能真的得償所願的事情太少,所以寬容別人,更是為自己的心靈讓路。
過度糾纏於個人恩怨,帶來的,只能是無限的怒氣,和難以平靜的心境。
聖人說:“以責人之心責己,以恕己之心恕人。”
寬容,並不是委曲求全,而是你明白了這些不過是你人生的一種經歷,既然決定了要大步向前,那就無需陷入這些無謂地糾結中。
心若計較,處處都是怨言;心若放寬,時時都是春天。
面對人生的種種惡意,不妨努力向前。
把別人丟來的磚石,當成自己前行的墊腳石。
等你到達一定高度的時候,那些曾經的聒噪你自然就听不到了。
05、生活,要“簡”
大道至簡,繁在人心。
恩與怨,得與失,愛與恨,不過人生的一道道風景,不必掛懷,一笑而過,就是生活最好的法則。
正如梭羅所說:“大多數豪華的生活以及許多所謂的舒適生活,不僅不是必不可少的,反而是人類進步的障礙,對於豪華和舒適,有識之士更願意過比窮人還要簡單和粗陋的生活。”
生活其實並不復雜,反而是我們給生活增添了太多的負擔。
丟掉鬧哄哄的繁華,你的世界會因此而精彩。
現在很多人都在倡導“極簡生活”:飯不能不吃,但不必多吃;錢不能沒有,但不必過多。
所謂的“極簡”,也並不是無所作為,不是清心寡欲,不是過清貧孤獨的生活,而是做人的本性、生活的本質,也就是我們最初的樣子。
三兩知己,一杯淺茶,把生活回歸簡單,將內心變得充盈,你的生活就會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。
一個人最好的風水,就是自己。
世界太大,生命太短,既然不能讓所有人滿意,那就先取悅自己吧。
有些嚮往,有所堅持,不為任何人,只為自己。
做自己喜歡的事,對自己好一點,你就會發現,其實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往後餘生,願你少一點執著,多一點快樂,少一點糾纏,多一點釋然,少一點悲傷,多一點幸運,感念擁有,珍惜陪伴,且行且珍惜。
文|橙子
來源:中原作家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