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3個細節,決定了一個人的層次

小故事

羅輯思維里講到,

二戰剛結束,丘吉爾就在英國大選中落敗。丘吉爾當時說了一句名言,他說,“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,這是偉大民族的標誌”。

但有兩則材料。

一是丘吉爾在參加雅爾塔會議之前一直在發高燒。他說是因為醫生給他開錯了藥,但是醫生喊冤說不是。當時丘吉爾每逢有重大外交使命就會發高燒,身體不太行了。

還有一個細節,是丘吉爾的首席機要秘書約翰·馬丁說的。他說,1944年的時候,丘吉爾的身體狀況變得很差,變得很嘮叨,往往揪住一個議題說個沒完,讓內閣同僚很沮喪。

那時候丘吉爾70歲了,喝酒、熬夜、壓力大、身體差,這可能也是他落選的一個原因。

我們經常滿足於遠距離看歷史得到的宏觀結論。但有時候,細節告訴我們另外的結論。

細節的力量永遠不容忽視。

01、教養

最真實的教養,都藏在細節裡。

作家王珣曾經在書裡這樣寫道:

“所謂教養,和貧富無關,和文化無關。

簡單說,就是不管你的出身和背景,你都選擇了要做更好一點的人。 ”

知名藝術家陳丹青有一次,到羅馬旅遊,他找到兩條專門賣古董的大街,一家店一家店地進門。

當走到其中一家店的時候,陳丹青一進門就埋頭挑看起了裡面擺放的小雕塑和小文物,挑了好一會兒後,他抬頭向店裡的一位老先生詢問價錢。

連問了好幾件古董,老先生的回答都是“不賣”,陳丹青不解,便詢問原因。

幾番追問下來,老先生說了實話,他說:

“這是我的店,你進來了都不跟我打招呼,就在那裡看,然後問我賣不賣,那我告訴你我不賣。”

陳丹青這才恍然大悟,羅馬是文藝復興的故國,非常注重禮儀與教養,而自己在不經意之間,將小時候那種沒教養、粗鄙的人格顯露了出來。

真正的修養,不僅是把好的態度給自己身邊的人,更是讓初次相見的陌生人感到舒服。

木心先生曾說:

“有教養的上流人士,對車夫、浴室侍應生、任何傳遞物品的人,從來不會敷衍搪塞。”

的確是這樣,真正有教養的人,從來不會區分事情的大小粗細,更不會在意對方的身份高低。

因為對他們來說,有教養地對待他人和事情就如家常便飯那般理所當然。

當一個人的教養滲透到了骨髓裡,他終將會成為一名真正的強者。

02、做事

大事必作於細。

著名小說家狄更斯曾經被問過這樣一個問題:

“如何成為一個像您這樣的寫作天才?”

他的回答是:“天才,就是注重細節的人。”

你對細節的態度,決定了你的人生。

周國平說過,凡做成大事的人,往往做小事也認真,而做小事不認真的人,往往也做不成大事。

這句話說得特別對,細節決定成敗,態度決定高度。

瓦特小時候,有一次在廚房看祖母做飯。

灶上坐著一壺開水,開水在沸騰,蒸汽把水壺蓋頂開,瓦特把壺蓋放回去但很快又被頂開了。

瓦特觀察好半天,感到很奇怪,猜不透為什麼水開了壺蓋就跳動。

於是他連續好幾天,每當祖母做飯時,就蹲在廚房細心地觀察。

他發現水開的時候,壺裡的水蒸汽會冒出來,推動著壺蓋跳動。

他不斷地把壺蓋揭開蓋上,蓋上又揭開,反複驗證。

終於弄清楚了,壺蓋跳動的推動力就是水蒸汽。

多年以後,瓦特成為世界公認的蒸汽機發明家。

一個人對待細節的態度,往往決定了他的人生。

注重細節也是一種能力。

泰山不拒細壤,故能成其高;

江海不擇細流,故能就其深。

03、人品

細節,最能看出一個人的人品。

人品,是人生最大的資本。

無論一個人平時偽裝的多好,也會被生活中的各種細節,在不經意間暴露自己的人品。

遇事敢於承擔責任。

正如毛姆說的:“要使一個人顯示他的本質,叫他承擔責任是最有效的方法。”

遇事不推諉錯誤,敢於承擔責任,是對他人的尊重,也是一個人好人品的體現。

相處時不言人私。

季羨林曾說過:“做人,真話不全說,假話全不說。”

不說假話,是對原則的堅守;而真話不全說,是對善良的守護,人品的體現。

與人相處,能主動維護對方的短處,不言人私的人一定是個人品優秀的人。

《道德經》中有言:

“天下難事,必作於易;天下大事,必作於細。”

天下的難事都是從容易開始做起的,天下的大事都是從細枝末節一步步形成的。

正所謂:小事成就大事,細節成就完美。

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大事業,要從不起眼小事做起,從細微之處入手。

來源 :商业学府

發表迴響

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の智慧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