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生這場大戲,到了中年才能讀懂

西諺云。“人的生活在四十開始”。好像四十以前,不過是幾出配戲,好戲都在後面。

中年的妙趣,在於相當的認識人生,認識自己,從而作自己所能作的事,享受自己所能享受的生活。

科班的童伶宜於唱全本的大武戲,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,

只因他到中年才能真懂得戲的內容

01、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,沒有一個春天不會來臨

有很多的人要是沒有大難臨頭往往不會發揮出其真實力量。

測驗一個人的品格,最好是在他失敗的時候,失敗了以後,他要怎樣呢?

偉大,高貴人物的最明顯的標誌,就是他的堅韌的意志;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,他的初衷與希望,仍不會有絲毫的改變,而終至克勝阻礙,以達到企望的目的。

傾跌了以後,立刻站立起來,而去向失敗中戰取勝利,這是從古以來偉大人物的成功秘訣。

你或者要說,你已經失敗得次數過多,所以再試也屬徒然吧;你已經傾跌得次數過多,再站立起來也是無用吧?

胡說!對於意志永不屈服的人,沒有所謂失敗

不管失敗的次數怎樣多,時間怎樣晚,勝利仍然是可期的。

“什麼是失敗?”非力(W. PhiIlips)說:

“不是別的,失敗只是走上較高地位的第一階段。”

許多人之所以成功,就是受賜於先前的層層失敗。

02、以獨立之心,做合群之事

這個時代需要的:溫和而堅定、悲憫而寬恕的力量。

人需要有獨立的精神。

而這種獨立的精神,在知識碎片化,信息網絡化,流言瘟疫化,拜金痴迷化、婚姻情緒化等等的時下,更顯得尤為重要。

這不是說獨立就是我們的終極目的,客觀上說,也沒有誰能夠脫離群體去生活。

人是群居動物,不可以孤立。孤立是相對的,真正孤立的個體是不存在的。只是圈層疏密、大小不同罷了。

我期望自己能夠“ 以獨立之心,做合群之事”

03、保持一點抵抗的精神守住自己的良心一厘米

人需要合群,否則社會無法運轉,但是合群並不只是跟著群體走,無論什麼時候,人都要保持一點抵抗的精神。這種抵抗的精神,可以讓你不至於在茫茫人海中丟失自己,甚至與船同沉。

這個時代需要進步,這是共識。在還沒有取得進步之前,需要保留恥感和痛感。也許你改變不了什麼,至少你可以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,你自己抗議不去做。

抵抗精神,不只是戰場上的浴血奮戰,更在日常生活中。一方面要引領時代,跟得上時代,另一方面,也要和時代保持一點距離。

04、無常,是人生的常態

泰戈爾曾說過:

你今天受的苦,吃的虧,擔的責,扛的罪,忍的痛,到最後都會變成光,照亮你的路。

所有的丟失,都是為了珍愛之物的來臨騰位置;所有的匍匐,都是高高躍起前的熱身;所有的支離破碎,都是為了來之不易的圓滿。

老子曰:

“夫唯不盈,故能蔽而新成。”

縱然旦夕福禍,悲歡離合,生命雖無常,生活卻照樣進行。

人生原本就是一個得到和失去的循環,喜歡的就去追求,想說的就勇敢表達,擁有的就好好珍惜,無法改變的就坦然接受。

對名對利,得之不喜、失之不憂、寵辱不驚、去留無意。一切順之自然,才可以在這無常的世界,保持心靈的平靜與安寧。

懂得無常,才能經過人生的荒涼,才能到達你內心的繁華。

05、若能待老師如父母,可否待父母如老師

看到一則小故事:

在工作上失意的男人,接到了父親打來的電話。

父親說明天來兒子家,送自己種的白菜給他。

做兒子的很不耐煩:“為了這麼便宜的東西折騰什麼?”話音剛落,妻子將電話接過,一邊應承一邊謝著父親。

電話掛斷後,妻子對男人說:“ 看看你對待領導那勁頭,你什麼時候能拿出一半來對待父親呀? ”

男人感到慚愧,在第二天父親冒著嚴寒上門後,做兒子的他像對待領導一般,

泡熱茶、點香煙、扶車門,還在午飯時特意做了父親愛吃的菜……父親顯露出孩子般的忐忑和驚慌,享受著兒子突如其來的關懷和禮數。

父親歸家後,母親打來電話,向兒子描述著父親的興奮:父親變得跟小孩子一樣,把兒子給他倒茶、點煙、開車門的事兒,不厭其煩地講了好幾遍……

兒子感受著母親聲音裡的笑意,眼眶酸澀,百感交集。

倒茶、點煙、為領導開車門……這些幾如現代社會生存法則般習慣性的舉動,平日里,自己不知會在領導面前重複多少次。而在父親面前,作為兒子,僅僅做了一次。

當你不斷上進,遲早會超越父母的水平。但,這不能成為你忽略父母人生經驗的理由,因為,學位、知識不可能完全取代人生閱歷,更不能取代父母的慈愛之心和傾囊相授之情。

即使父母對你再也沒有“指導價值”了,也不能成為你蔑視他們價值的動因。

因為,人生還有倫理。

文章來源:诚敬儒文化

發表迴響

探索更多來自 生命の智慧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